想聊这个话题是源于看了瑞达利欧的这个视频《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我看了几遍。不仅看了几遍,我还专门下载了下来,以后结合宏观经济学的教材,常看常新。
整个视频通俗、有趣、深刻,这里也推荐你能挤出点时间好好看一看。
Play
视频里的信息量非常大,这里只挑和今天主题相关的几点说一说:
1
周期与发展
美林时钟将经济周期分成四个阶段,过热,滞涨,衰退,复苏。
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周期呢?用一句话来说明,就是因为债务。
债务的产生是基于信用,货币是今天的财富,信用是明天的财富。
如果你用未来的财富提前消费,那总有一天,你就必须通过生产出商品或者服务,跟别人交易创造出财富,来把提前消费掉的还清。
长远来看,你的消费一定要等值于你所创造的财富。
而借贷,让我们今天的消费大于我们今天创造的财富。
可是,到了你需要还清债务的那一天,你的消费就要小于你创造的财富,这个时候你就会变得非常紧张,你就会减少消费,不怎么买东西了。
但是你要注意,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你一旦不怎么买东西,别人的收入就变少了,别人收入变少了,那他也不敢买东西了,他不敢买东西,另外一个人的收入就也变少了,另外这个人也不敢买东西了……于是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经济开始快速下跌。
直到所有的负债都还清了,大家才又重新建立起信心开始借贷,经济就会又开始增长,进入到一个新的周期。
所有曾经的负债,都要通过未来的创造弥补回来,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经济周期的必然性。
视频中说,债务周期分成长周期和短周期,长的债务周期可能可以达到75-100年,而短的债务周期一般就是5-8年,但是视频里没有直接说明的是,经济的发展并不依赖于债务或信用,债务或叫信用只是让经济的发展变得泾渭分明,不再那么平坦。
经济的长期发展,依靠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2
我们为什么要买股票、买基金?
依然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买股票和买基金其实都是在买“发展”,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买国运”。
人们常说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短期亏出去的钱长期总是会回来的。当然,前提你买的是宽基指数or靠谱的基金。如果真的是这样,权益类资产投资的长期逻辑就变成了,你觉得未来中国还会发展吗?哪怕是增长速度下滑,依然会发展,这点你承认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中国在未来10-1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还会发展,只是增长速度会降到5%,4%,3%,权益类资产还能赚钱吗?
多说无益,这里以日本的数据为例,1974年的石油危机之后的10-15年,日本的GDP从危机之前平均9%的增速下降到危机之后的平均4-5%,增速减半,通胀压力更大,但是日本股市却迎来了1975-1990年的大牛市。
所以,我们往往会陷入短期的市场博弈当中,情绪当中。没怎么从股市中赚过钱的人,好不容易赚了点钱,总想着赶紧获利了结,害怕自己被割了韭菜。殊不知,着眼于未来,着眼于长期,着眼于发展的人是很难很难被割韭菜的,因为一个长期投资,就把所谓的频繁交易、追涨杀跌、过度自信、处置效应和近因原则等投资者行为偏差全部规避掉了。它能从根本上减少投资者的行为偏差问题。让大家的赚钱效应趋近于产品(市场)的实际收益。
但,长期主义也有前提。
这个前提有两个,一个是根本性的,那就是你得自己判断,长期的经济是会继续增长还是真的会停滞不前。我刚才只说了1990年以前的日本,没说1990年之后的日本,1990年后日本经历了到目前为止被称之为“失去的三十年”的过往,然后你再看看它们的股票市场,也有动荡,也有波动,但是如果拉回到1990年的源头看到目前为止的市场情况,30年了经历了长达15年的下跌和15年的爬坡,现在的市场和1990年的点位差不多。
另一个前提则是要结合瑞达利欧视频里有关周期的论述,经济会发展,但因为债权和信用而会产生周期,这种周期会让经济本身的增长变得并非一帆风顺,如果你在上一轮周期的顶点介入权益市场,即便是5-8年一轮周期结束进入下一轮周期,长的话可能8年之后你才能回到原来的起点也未可知。
这就告诉我们,结合周期的逻辑,要不然我们就要在一轮周期的低点介入,要不然就进一步的拉长长期投资的期限,跨越多轮周期也是可以的。
3
结论
在视频的最后,瑞达利欧给我们提了三个建议:
1、不要让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因为债务负担最终将把你压垮。
2、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因为这最终将使你失去竞争力。
3、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因为生产率在长期内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字字珠玑,在投资中,他告诉我们不要过度放杠杆。在工作中,他告诉了我们收入和贡献的关系。而最终回归到本质,他告诉了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
这个根源适用于个人,何尝不适用于国家呢?
过去40年,我们做的很不错,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比美国高了2.7%,不过尽管如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按照常用的Penn World的数字来计算,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美国的大约43%。以上数据来源于北大光华思想力总第21期刘俏院长的发言。
主要国家达到经济现代化的时候,全要素生产率基本上是美国的78%左右,以此为参照,以一个保守的目标,中国在2035年达到美国的65%,这就意味着每一年中国要比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多增长1.9%。
美国现在是0.7-1%,这就意味着中国在未来16年的时间里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在2.6-3%之间,这是非常难的。特别是在工业化进程已经完成之后,在后工业化时代保持较高水准的增长速度,需要科技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科技在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也没有体现出来(美国过去20年各类高新技术不断崛起,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保持在1%左右)。
所以,我们究竟要靠什么呢?俏哥们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依靠体制改革,更大力度、更彻底的改革让市场化的力量真正主导要素配置,使得要素效率发挥出来,这是我们思考未来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件事情。
(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和走势风格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注天天基金网公众号,在对话框中首次发送“我要领奖”立即领取88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爱奇艺会员、猫眼电影券等多重好礼!马上转发,叫上好友一起来领吧~
戳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天天基金账户”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越来越有钱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