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在须菩提祖师跟前,自然是口口声声自称弟子,不用多说。除了须菩提祖师,孙悟空在观世音菩萨跟前,也是自称弟子,这也在情理之中。

行者见菩萨说出这话,知他晓得过去未来之事,慌忙礼拜道:“菩萨,乞恕弟子之罪,果是这般这等。但恨那怪物不肯与我袈裟,师父又要念那话儿咒语,老孙忍不得头疼,故此来拜烦菩萨。望菩萨慈悲之心,助我去拿那妖精,取衣西进也。”行者道:“深感菩萨远来,弟子还当回送回送。”

《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的第二个师父,便是唐僧。孙悟空在唐僧跟前,自然也自称弟子。便是在镇元大仙跟前说起事情缘由,也是如此。

行者道:“先生又差了。偷果子时,我师父不知,他在殿上与你二童讲话,是我兄弟们做的勾当。纵是有教训不严之罪,我为弟子的,也当替打,再打我罢。”

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

《西游记》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取经团队路过车迟国,孙悟空为表谦逊有礼,也在道士跟前自称弟子。

行者道:“我弟子云游于海角,浪荡在天涯;今朝来此处,欲募善人家。动问二位道长,这城中那条街上好道?那个巷里好贤?我贫道好去化些斋吃。”

后来,孙悟空斗不过青牛精,不得已求助西天如来佛祖,也是口口声声自称弟子。弟子是学生或徒弟亦或者门人的意思,孙悟空是佛教中人,在西天如来佛祖和南海观音菩萨跟前自称弟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行者顿首道:“上告我佛,弟子自秉迦持,与唐朝师父西来,行至金皘山金皘洞,遇着一个恶魔头,名唤兕大王,神通广大,把师父与师弟等摄入洞中。弟子向伊求取,被他将一个白森森的一个圈子,抢了我的铁棒。因此特告我佛,望垂慈与弟子看看,果然是何物出身,我好去拿他家属四邻,擒此魔头,救我师父,合拱虔诚,拜求正果。”

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孙悟空还曾经在一个凡人跟前自称弟子,这个凡人便是西牛贺洲的樵夫,须菩提祖师的邻居。

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

看官听说,那樵夫分明是个凡人,为啥孙悟空却自称弟子呢?因为樵夫会念道德真言,其中“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一句被孙悟空听了个正着,孙悟空对他动了拜师学艺的念头。

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

那么,这个樵夫有没有资格当孙悟空的师父呢?相比南瞻部洲那些“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的人,樵夫显然是一个悟透了生命的真谛的为身命的得道高人,当得起孙悟空的师父。

他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尘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其实,就连须菩提祖师,亦不过是心君的心苗上所发的一点菩提心,这樵夫好似可以指点迷津的佛手,亦是孙悟空的一念。散心解困,便是释厄,恰是修心主旨。可见,樵夫虽自称拙汉,其实来头不小,难怪孙悟空差点拜他为师!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西游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