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广州市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广州市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47种,占全省已发现矿产149种的31.54%,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22处。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同的矿产资源类型或矿种分布区域不同。能源矿产主要分布于花都区和从化市两地;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从化和增城两市;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于花都、从化、增城、萝岗、南沙、番禺、白云等区市;水气矿产主要分布于广花盆地和从化、增城、萝岗等区市。

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长石、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其中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地下热水、矿泉水、陶瓷土、盐矿(芒硝)等,此类矿产资源是广州市优势矿产,能满足广州需求。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一、能源矿产

1、煤矿

主要集中分布在白云区黄石路—嘉禾和花都区中洞-华岭两地,分布面积约650平方千米,全市煤矿探明总储量3191.8万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开发利用高峰期,九十年代后期全部矿井闭坑。关闭矿山残留资源储量约97万吨。

2、地下热水

本市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有矿产地15处,主要集中在从化市温泉至良口地区和增城市高滩地区,温度为中低温型,按热能划分,地热田规模均为小型。

二、金属矿产

1、铁矿

已发现铁矿产地28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市东北部的天堂山山脉一带。经多年零星开采,品位较高的铁矿已基本开采完毕,剩余为含铁砂岩,TFe含量5%~25%,品位低。目前铁矿点1处,位于增城市派潭林场,矿石资源储量137千吨。

2、钨、锡矿

已发现钨锡矿产地37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增城两市交界处;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次之为含钨锡矿石英脉型,均为小型矿床。大部分富矿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开采完毕,剩余矿点品位低或小规模的矿化点,目前不具工业利用价值。其中钨矿点2处,分布在从化市良口镇石岭和广州市大岭山林场一带,钨氧化物(WO3)资源储量为1240吨,WO3含量0.1%~0.15%。锡矿点4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市龙潭河-流溪河上游及增城市高滩一带,锡石(SnO2)矿物资源储量为1742.3吨,SnO2含量50克/立方米~300克/立方米,平均值200克/立方米,难以开采,不具有工业价值。

3、铌铁矿、钽铌铁矿

已发现钽铌铁矿产地6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市和增城市两地,目前资源储量8718吨(矿物量),钽铌铁矿含量1.25%~3.11%。个别矿床如增城市派潭钽铌铁矿规模达大型,查明资源储量8319吨(矿物量),目前基础储量尚有7494吨左右(矿物量)。

4、铜钼矿

已发现铜钼矿产地1处,分布在从化市吕田镇三羊坑,铜矿金属资源储量2881.33吨,铜含量0.647%。钼矿金属资源储量3118.33吨,钼含量0.152%。该矿铁、钨、铋等伴生元素可综合回收利用,开采条件复杂。

5、铷矿

已发现铷矿矿产地1处,即从化市红坪山铷矿,铷氧化物(Rb2O)资源储量12万吨,属特大型矿床,含铷品位0.12%,该矿钾、锂、铌、钽、铯等伴生元素可综合回收利用,经济价值较大。

6、稀土矿

已发现矿点3个,分布在从化市吕田镇、鳌头镇和增城市派潭镇,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稀土氧化物平均含量0.072~0.099%,矿体分散,单矿体规模小,平均品位低。

三、非金属矿产

1、水泥用灰岩

水泥用灰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花都区赤坭镇中洞岭-炭步镇乌茶布,炭步镇红峰-大坳,增城市北部派潭镇高滩、灵山,从化市鳌头、吕田镇等地。总资源储量133060万吨,全区目前正在开采水泥用灰岩矿产地13处,开发利用年产量947.6万吨,其中单个矿床达大型规模的2处。一般矿石质量较好,CaO含量在48%~53%之间,如花都炭步乌茶布矿区青龙岗矿段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34081.4万吨,CaO平均52.13%,是一处优质水泥用灰岩矿床。

2、熔剂用灰岩

已发现熔剂用灰岩矿产地1处,分布在花都区赤坭镇上把水,探明资源储量1748万吨,单个矿床可达中型规模,矿层厚度50米,矿石质量较好,可达到熔剂用灰岩一级品要求。

3、盐矿和芒硝

已发现硝盐矿床1处,即白云区龙归硝盐矿,资源储量NaCl 5942.5万吨,Na2SO4 2953.9万吨,属大型硝盐矿床,矿石质量较好,Na2SO4平均含量17.77%,NaCl 40%~80%,Li 32~50 ppm,矿床类型属第三系湖相沉积硝盐型矿床。

4、霞石正长岩

已发现霞石正长岩矿产地1处,位于从化良口镇与佛冈县交界处,岩体出露面积7平方千米,资源储量2500万吨,矿石质量较好,经选矿后可获得含K2O+Na2O 2%~11%,含Fe小于0.2%的长石精矿粉,精矿产率达到50%~70%,为碱性玻璃纤维的主要原料。

5、萤石

已发现萤石矿产地5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北部,矿石类型为萤石-石英脉,充填在燕山期花岗岩裂隙中。经过多年开采,萤石(CaF2)资源储量25千吨,CaF2 43%~60%。由于萤石矿为地下斜井开采,到2005年底,从化井山冚萤石矿开采地已按广州市政府要求停采,其余2处储量规模小,不具有开采价值。

6、大理岩

已发现大理岩矿产地5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北部,矿床类型为热液蚀变岩型。大理岩矿石资源储量335万立方米。到2007年底,全区关闭所有地下开采大理岩矿。

7、陶瓷土和长石矿

已发现陶瓷土产地56处,长石类(钠长石、钾长石)矿产地49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市鳌头镇洲洞—山心-花都区梯面镇一带、吕田镇东明鸡公山及番禺。其中陶瓷土资源储量2000万吨,矿床类型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型陶瓷土。钾长石以伟晶岩和长石岩脉居多,钠长石主要产于钠长石化花岗岩中,钾、钠长石总资源储量达5亿吨(原矿量)。到2005年底,全市已停止开采所有陶瓷土、长石矿。

8、建筑用花岗岩

目前已作简测的资源储量62613万立方米(166391.4万吨),主要分布在从化市、增城市。建筑用花岗岩为本市优势矿种,其分布面积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0%,主要为燕山期二长花岗岩,矿石质量好,强度大,放射性强度符合一般建筑材料要求,是优质建筑石料。

四、水气矿产

1、矿泉水

全市已勘探的矿泉水60处,矿泉水资源量727.37万立方米/年,允许开采量8925.6立方米/日(22处),主要分布在白云区、天河区、萝岗区、番禺区及从化市,属偏硅酸矿泉水,水质优良,其中萝岗区八斗村和白云区太和镇头陂村矿泉水储量较大。

2、地下水

广州市地下水资源丰富,天然淡水资源量12.2亿立方米,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型,以松散岩类和碳酸盐岩类为主。

二、广州市矿产资源分布特征

1、地质调查工作程度

广州市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程度较高。地质矿产部门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完成了1∶20万从化幅、广州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按国家标准图幅初步总结了区域地质特征。七十年代末完成了从化地区近700平方千米的1∶5万地质调查工作;1989年完成了1∶5万广州市幅、佛山市幅、龙归幅、江高幅、竹料幅、花县幅综合区域地质调查,面积约为1950 平方千米。九十年代末期,完成了中新幅、东莞市幅,面积约为850 平方千米的1∶5万区域基础地质调查。2001年和2003年,以国际标准图幅为范围,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开展了1∶25万广州幅、江门幅基础地质调查。

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开展了龙归盆地油气调查、珠江三角洲及沿海第四纪地质研究、珠江三角洲断裂构造体系和区域稳定性评价、广从断裂带成矿作用专题研究等,以及编制“1∶50万广东省地质图及说明书”、《广东省区域地质志》等专著。

广州城市地质已完成全市1∶5万基础地质调查。

2、矿产勘查工作程度

新中国成立以前,只有少数地区和矿种开展过初步调查工作,正规的矿产勘查工作在50年代后期才开始。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区煤矿调查及勘探工作,圈定了广花煤田,煤田面积约650平方千米,探明总储量约3191.8万吨。随着广州地区经济的发展,对非金属矿产的需求日趋迫切,为满足工业发展的需求,陆续开展了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页岩、耐火粘土、熔剂用灰岩等矿产勘查,其中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在1997~2001年在花都区炭步镇乌茶布石灰岩矿区青龙岗矿段进行普查—勘探地质工作,探明大型水泥用灰岩矿床1处;1989年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对从化良口亚髻山霞石正长岩进行了普查。

80年代后期,旅游度假和饮料工业发展很快,地下热水和矿泉水需求量大幅增加,勘查工作亦随之快速发展。从80年代到90年代末期,全市勘查评价地下热水和矿泉水产地58处。

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相对滞后,除1977年完成了1:5万鳌头幅-从化幅-永汉幅矿产调查,其它区域未开展1:5万矿产资源调查。

3、主要矿产和主要矿山开发利用情况

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开采铁矿、银矿。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期,从化市、增城市等地的钨、锡、铋矿和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金矿开采十分盛行,矿工多达1000多人。金属矿产开采主要有铁、铜、金、钨、锡、铅、锌等,多为小规模开采。到上世纪90年代,绝大部分金属矿产已基本停产。

煤矿开采主要集中在广州、花都等地,开采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当地居民就已开采煤矿,开采最盛时期是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末期,平均年采煤25万吨,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全部矿山已关闭。

随着本市水泥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对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页岩和白云岩的开发,从90年代初期以来已逐年扩大。1992年,全市水泥用灰岩矿石产量581.9万吨。2000年,产量已达到740万吨。到2007年,产量则达到947.6万吨。水泥配料用页岩2007年产量20万吨。2008年为了环境保护需要,先后关闭了10家规模小、工艺落后的小矿山,至2011年底,水泥用灰岩矿山2个,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矿山1个,水泥用灰岩矿石产量593.98万吨,水泥配料用砂页岩产量21.64万吨,主要供应本市水泥厂使用。

广州市北郊龙归的盐矿和芒硝是本市优势矿种,1995年由广东南方制碱有限公司开发至今,年产量逐年增加,2011年产量盐矿(NaCl)36.11万吨,芒硝(Na2SO4)7.25万吨。

广州市大量开采的非金属矿产主要是建筑用花岗岩。至2011年底,全市建筑用花岗岩石料开采场11处,主要分布在从化市、增城市,2009年以来,年平均总生产量约700万立方米。

广州市地下水开发主要集中在广花盆地,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至1996年约有生产井250眼以上,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曾经先后发生地面塌陷,地裂和房裂等地质灾害。

本市地下热水资源丰富,主要产地在从化市和增城市,目前全市有持证开采的地下热水点1处,设计年生产规模103.95万立方米,主要用于浴疗和旅游度假休闲。

矿泉水在80年代后期得到大量开发利用。矿泉水产地主要分布在白云区、天河区、萝岗区,从化市和增城市有个别矿泉水。2011年底,全市有矿泉水厂15间;设计年总生产规模75.41万立方米,2009年以来,实际年平均总生产量约67万立方米。

目前全市开发利用的矿种6种,分别是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盐矿、矿泉水和地下热水。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矿山企业31家,其中矿泉水15家,采石场14家(其中建筑用花岗岩矿山11家,石灰岩矿山2家,水泥配料用砂页岩矿山1家),地下热水、盐矿各1家。

4、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现状

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监督管理,到1995年,全市采石(泥)场增加到1230个,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导致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威胁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改善生态环境,广州市政府于1998年成立了广州市关闭整治复绿采石场领导小组,正式开展广州市关闭整治复绿采石场工程。

经统计,至2006年,共关闭采石场1195个,全市投入资金共65069.1万元,累计复绿面积2521.07万平方米,植树562.94万棵,种草707.24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广州市自然生态环境。

目前,广州市正在开采矿山均已依法缴纳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按照开采利用方案、复垦方案进行矿山开采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