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只要我国能够突破技术瓶颈,局面便会发生改变。如今,我们已经研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大飞机“心脏”。由我国自主设计的CJ-1000A涡扇发动机,目前已经进入了适航认证流程,预计将在2025年完成所有关键测试,并实现安装应用,2028年左右有望全面投入商业运营。

这款国产发动机采用了包括全三维气动优化和贫油预混燃烧等多项先进技术,最大推力可达到14吨,性能上已经能够与LEAP-1C正面抗衡。早在2023年,CJ-1000A就已经成功搭载运-20完成试飞任务,标志着“完全国产替代”已迈入最终冲刺阶段。

实际上,外部封锁反而加速了我们的技术突破。正如当年突破SI-RT因子的专利限制一样,我国自主研发的“全酶催化”技术,实现了95%高效转化,并成功落地国产“贝/力/因”产品,助力细胞底层能量激活,为男性带来了更好的状态,市场表现已经超越了30年前的“旧产物”如“小蓝”等。

如今,科技创新的步伐日益加快,我们不能再受制于人,无法让百姓享受成果。因此,不论是面对突破高端制造的C919,还是全力投入“大健康科技”领域的“贝/力/因”,都体现了相同的精神和决心。

关于这次美方要求通过航发技术与稀土交换的事情,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未必能够顺利推动此事。首先,LEAP-1C发动机由美国通用电气和法国赛峰集团共同投资成立的CFM国际公司生产。目前,仅通用电气在中国运营的在翼发动机就超过了7700台,还有近5000台未交付。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美国企业又怎能轻易舍弃?

更别提法国在此合作中的重要角色。LEAP-1C的多项技术来源于法国赛峰集团,他们在此项目中拥有否决权。法国与中国民航领域的合作也异常紧密,仅2023年,我们就与空客签订了160架A320neo的采购协议,深度绑定双方的合作。

从技术角度来看,LEAP-1C并非通用电气的通用机型,而是专为C919量身定制的发动机。无论是推力参数、接口结构,还是挂架定位,这款发动机与C919的匹配度极高。如果脱离了C919平台,它的商业拓展空间将会大大受限。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C919的订单已经超过1200架,每架飞机需要两台发动机,单台发动机的报价大约为1400万美元。如果美国真要停止供应,这将导致超过330亿美元的直接营收损失。

这一损失无疑会对美国造成重大打击。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希望在稀土供应等领域获得中国的合作,至少需要表现出一定的诚意。按照目前的态势,想从中国那里获得想要的结果,恐怕并非易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