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热爱研究业务,(https://xueqiu.com/7979505922/342390629)
$昆仑万维(SZ300418)$
23年昆昆特别火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到底什么作为动力,而且在我理解的游戏产业链里,也没说过具体有什么产品,以及主要的盈利逻辑。今天想好好研究一下,收集点材料作为自己的思考。另外,看了下【图表1】的数据,发现网络广告服务是目前昆昆营收的大头,有时候觉得把昆昆归于游戏ETF,可能更多是从产业链的维度考虑。
图表1:昆仑万维主营业务构成(按指标)
来源:Wind,昆仑万维,2024年年报
昆仑万维如今的战略定位已从早期的游戏出海厂商,升级为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覆盖游戏产业链上下游全环节的全球化科技公司。其业务模式通过自研AI大模型与全球化流量平台协同,为游戏研发、发行、运营及生态构建提供技术赋能与商业化支持。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游戏产业链上游:AI技术赋能研发与创作1. AI大模型辅助游戏开发
● 3D生成技术:昆仑万维自研的“天工大模型”3D生成大模型可快速生成游戏原型,将建模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秒级”,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并提升设计迭代效率。
● 代码与美术自动化:类似恺英网络的“形意灵码”技术,昆仑万维通过AI生成游戏代码(完成60%-80%基础工作)和美术素材(如界面设计),缩短开发周期。
● AI NPC与UGC工具:如《Club Koala》的AI NPC具备记忆与情感交互能力,玩家可通过零代码编辑器“Koala Editor”自主创作游戏关卡,降低UGC门槛。
2. 技术输出与合作
● 通过“天工大模型端云一体化方案”,向中小游戏企业提供AI训练与定制服务,赋能行业技术升级。
二、游戏中游:流量分发与全球化发行1. 自有平台导流
● Opera浏览器:全球月活3.24亿,集成游戏中心与MiniPay钱包(支持稳定币支付),为游戏分发提供流量入口与变现渠道,尤其在新兴市场(如非洲)优势显著。
● StarMaker社交平台:音乐社交生态与游戏联动(如角色曲推广),增强用户粘性并降低获客成本。
2. 代理发行与本地化
● 通过GameArk平台代理《Whiteout Survival》等SLG游戏,结合AI驱动的本地化运营(如文化适配、多语言生成),提升海外市场渗透率。
三、游戏下游:AI优化运营与生态扩展1. 智能运营与数据分析
● 利用AI分析玩家行为,动态调整游戏内容与营销策略。例如《逆水寒》通过AI生成UGC内容在抖音传播,拉动新增用户。
● AI翻译大模型替代第三方服务,降低出海游戏的本地化成本。
2. 元宇宙与新兴场景融合
● Opera浏览器整合元宇宙功能(如游戏平台GX),探索下一代互联网入口;AI短剧平台DramaWave(ARR 1.2亿美元)与游戏IP联动,拓展内容生态。
四、核心战略:技术+流量的协同闭环昆仑万维的差异化在于“AI研发+全球化流量+开源生态”的三轮驱动:
● 技术壁垒:天工大模型在逻辑推理、多模态等领域达到行业SOTA水平,支撑游戏全链条创新。
● 流量协同:Opera、StarMaker等平台为游戏冷启动提供低成本流量,AI工具(如SkyReels视频生成)降低营销成本。
● 风险与挑战:高研发投入导致短期亏损,且AI商业化仍需时间验证,但长期看技术积累与全球化布局具备潜力。
总结昆仑万维已转型为以AI技术为基底的游戏产业服务商,覆盖从研发(AI工具)、发行(流量平台)到运营(数据分析)的全链条。其定位并非单纯游戏厂商,而是通过技术输出与生态协同,重构游戏产业效率与体验的“AI+全球化”科技公司。(更可以理解成一家,为游戏产业链赋能的AI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