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H5版本,测试你与上海的秘密关系~

时隔两年,韩寒以电影导演身份携新片《飞驰人生》归来。

直言当下的人生是一半飞驰,一半脚踏实地的他,在写作、赛车和拍电影这三件事里来回切换频道,谈及它们在心里的排序,韩寒一如既往的坚定,“在做哪一件事情的时候,它的排序就是第一。”像少年一样飞驰的他,从故乡上海亭林镇出发,开启了一段恣意自如的人生。

亭林,这座有着四千余年历史的小镇地处上海的西南郊区,见证了韩寒的年少与成长,出走与归来。

十余年过去,韩寒从少年时的“亭林镇最速男”,成为作家、赛车手,又拥有了电影导演的身份,执导的第三部电影《飞驰人生》也上映在即。

他从不避讳谈论亭林,恰好相反,他在小说里以笔墨描述过,在电影《后会无期》、《乘风破浪》用镜头纪录过,故乡对他而言,是心里最特别的存在,一种无言的情感寄托。“有些人希望来到大城市之后,不再说起自己曾经的故乡。对我来说,能够回到故乡的街道上走一走,已经很幸运。因为很多人离自己的故乡很遥远,身处的城市离故乡一两千公里,回去一次,发现已物是人非。我很幸运,想回去随时都能够回去。”

搜索韩寒的微博,和故乡亭林有关的内容显示十余条,他在字里行间里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感情,有如“也许风雨飘摇,也许乘风破浪,故乡不会抛弃你,就算那是在梦里”,也有如“比起陌生处的繁花似锦,我更喜欢回忆里熟悉的细致光影”。“喜欢赛车只因它是人类力量延伸”的韩寒,连回忆故乡也以时间与速度为记忆单位,“那座小镇很有江南的味道,从上海郊区的家骑15分钟自行车到了亭林镇。郊区四周是田野和小河,再是集镇;从小镇到上海市区,大概两个小时的车程,现在只需要45分钟,变得更好停车。”

他喜欢亭林镇上的吃食,那是家的味道。每年只卖两个月的季节限定“猪油夹赤豆沙月饼”是韩寒特意给工作室员工买回的特产礼物,另一道冒着酱香,肉质紧实的亭林野鸭是他只要一想到亭林镇会第一时间浮现在脑海的画面。临近春节,比起年夜饭的餐桌,他更在意团聚的氛围,“重要的是家里人聚在了一起。”不爱做活动,也不怎么爱路演的韩寒,在这个大年初一,选择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重回亭林镇,用最质朴的方式回到了家乡的电影院谢票,邀请左邻右舍们重聚在一起,让小镇人情继续泛暖。

直言当下的人生是一半飞驰,一半脚踏实地的韩寒,在写作、赛车和拍电影这三件事里来回切换频道,跟我们说起了它们在心里的排序,“在做哪一件事情的时候,它的排序就是第一。”虽然即将迈入四十岁,韩寒身上仍然存在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少年感,他并不在意如何有效防止中年油腻,更在意的是去做自己喜欢的表达。“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都会有不同的、喜欢的事情,包括他会有不同的处事方式,有他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当外界质疑他不再似当年犀利,他回答,“我本身是个非常犀利的人,到现在也很犀利。当我犀利起来的时候,不管是《吐槽大会》还是《奇葩说》可能都扛不住。我们不能去要求每一个人照着他自以为的人设当中的人去生活,犀利只是大家对我的想象。我只要过得不负自己,过得开心就可以了。”

多年前,韩寒以亭林镇为起点,开启了一段恣意自如的人生,这段承载着他的深情与厚意的热土,也将不惧岁月,延续他的现在和将来。